以美國為例,即使在感恩節、耶誕節尚未來到的9月、10月,美西塞港問題持續惡化,從洛杉磯、長灘港蔓延到加州內陸倉庫以及美國中西部的運輸轉運站,貨櫃堆積如山,排隊進港的船隻數量創下歷史新高,不斷攀升的運費也導致物價上揚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(UNCTAD)警告,全球供應鏈吃緊,帶動航運費率走揚,推升全球通膨!
因應疫情、減碳、塞港等全球化的挑戰,企業與供應鏈正面臨各項變革轉型,供應鏈韌性與永續、淨零成為企業經營主流,一場全新的商場賽局早已鳴槍起跑。
打造供應鏈韌性 迎戰變數挑戰
近年來,談及供應鏈管理趨勢,「韌性」一再被強調,隨著美中貿易衝突、疫情鎖國封城、全球航運樞紐塞港……等挑戰,韌性已經成為企業經營與供應鏈管理必備要件,企業紛紛祭出多元生產基地、雙源採購等備援手段,以符合彈性、永續、Plan B、風險分散等供應鏈韌性原則。
新冠肺炎永遠地改變了人類生活與商場面貌,更為供應鏈增添多重挑戰。隨著疫苗施打率不斷上升,在後疫情時代,包括缺料、缺工、貨運價格上揚、因應變種病毒重啟封鎖……等變數難料,國際供應鏈挑戰才正要上演。
對於供應鏈而言,減碳不僅是接軌國際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義務,更是站穩供應鏈關鍵角色、打入綠色供應鏈、搶佔供應鏈管理韌性商機的必要行動。
8大產業供應鏈 減碳首受衝擊
今年1月波士頓顧問集團(Boston Consulting Group)與世界經濟論壇 (World Economy Forum)聯合發布「淨零碳排大挑戰:供應鏈的契機」(Net Zero Challenge: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)報告,點名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50%以上的8大產業供應鏈,包括食品、營造、貨運、時尚、快銷、電子、汽車以及專業服務,其中食品業以佔全球25%的碳排放量奪冠,營造業則以10%居次 ( 附註 [1] ) 。
上述的碳排8大產業皆擁有遍布全球、高度複雜的龐大供應鏈,成為國際間追求供應鏈淨零碳排的巨大挑戰。面對世界各國政府與產業加碼、加速減碳做為,8大產業供應鏈成為首要衝擊的海嘯第一排,一向高度仰賴外貿的台灣企業也面臨重大挑戰。
台灣企業一方面面臨客戶針對供應鏈的減碳、淨零要求,另一方面又礙於成本考量,正處在左右為難的困境中。《天下雜誌》與英國在台辦事處今年攜手針對「台灣兩千大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」展開調查,並在COP26登場前發布,有逾8成受訪企業認同,「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」中,企業扮演重要角色,但近7成目前尚無綠電投資購買計畫、超過5成並未針對2050年百分之百用綠電開展規畫,超過8成更表示,「成本」是企業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!
落實ESG 綠色永續供應鏈正成形
綠色、永續成為供應鏈的主流趨勢,ESG更躍升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要素。以環境面為例,為降低碳排、減輕溫室效應、減緩極端氣候,淨零是各產業龍頭的目標,供應鏈去碳(Decarbonization)成為全球共識;從社會面觀察,企業也翻轉過往捐款、救助弱勢、投入公益等傳統思維,轉而發揮核心專業能力、結合社區發展、帶動地方創生等概念,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更深度發揮影響力;在公司治理上,透過強化組織及管理機制,持續回應並參與綠色與永續議題。
在永續議題中,包括淨零、碳中和、負碳排等名詞經常被提及,它們都是用來設定氣候行動的目標。造成氣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包括了二氧化碳、甲烷(CH4)、臭氧(O3)……等,淨零(Net Zero)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;當一個企業或組織在特定期間內(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)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經過「人為去除」二氧化碳達到平衡時,就代表達成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;當一個企業或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遠超過排放的二氧化碳,就是達到負碳排(Carbon Negative)。
國際企業競相做出淨零承諾
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提出淨零、碳中和承諾,主要來自於政府永續政策要求、碳稅實施、客戶供應鏈規範……等。例如Apple在2020年宣示2030年將達成供應鏈碳中和、Nike提出2025年全球營運設施100%使用再生能源和2030年供應鏈碳排減少30%、沃爾瑪與亞馬遜都承諾在2040年達到淨零排放。
歐洲的IKEA設定2030年碳中和目標、Mercedes-Benz期許在2039年實現全車系製造均為碳中和的終極目標;依據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5月25日的報導,入選為日經平均指數組成的225家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,有85家公司已主動將碳中和列入經營目標,佔日本具代表性大企業約4成,其中包括SONY設定2050年淨零目標、第一生命控股公司自家營業據點於2040年達成淨零 ( 附註 [2] ) 。
在國際企業紛紛宣告淨零之際,除了要求供應鏈配合外,也產生「大帶小」的領頭羊效應。例如在蘋果公司的幫助下,日本載板廠Ibiden已經實現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,成為全球第一家宣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蘋果供應鏈的電路板廠商。
台灣產業龍頭跟進淨零行列
將目光拉回台灣,也有越來越多產業龍頭企業跟進,深耕綠能產業的台達電就宣布,將於2030年達成100%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總目標,成為台灣高科技製造業中,首家承諾於2030年達到RE100目標的企業;台積電則要求供應商在2030年前必須節能20%,並列入採購評選指標;鴻海也在去年11月宣示,在2050 年前,鴻海所屬價值鏈將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。
淨零不但是全球產業的現在進行式,更將主導未來趨勢。在下一篇文章中,鄧白氏將進一步講述Apple與Walmart案例,剖析國際大廠的淨零政策如何影響供應鏈,並預告淨零驅動的供應鏈減碳行動。
鄧白氏ESG
例如鄧白氏現有D&B Hoovers數據庫提供ESG三方面的分析洞察應用;
- 在E方面,企業綠建築認證是根據內政部九項標準(基地綠化、基地保水、水資源、日常節能、二氧化碳減量、廢棄物減量、污水垃圾改善、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)評估,完成以核發「綠建築標章」,綠建築宗旨降低碳排、改善居住環境、促進永續發展;
- 在S方面,藉由企業對外付款數據,可即時管理帳款拖欠狀況,強化供應商管理;
- 在G方面,揭露企業董事會成員性別多元性,有助於強化公司監管結構並達成資訊透明、提升企業獲利能力、購併決策成功機率以及強化企業應對經濟劇烈波動的韌性。
鄧白氏提供完整的企業永續ESG解決方案,客觀的數據建模方法,透過公正第三方角度,提供企業ESG洞察,幫助企業辨識ESG表現優異的客戶或是供應商。鄧白氏 ESG 評比與六大永續準則(包含CDP, SASB, GRI, UN SDGs, TCFD, UN PRI)同步,提供一致的基準,幫助企業兼顧短期獲利與長期競爭力。
✪ 附註 [1] 天下雜誌, 2021/09/21, 台灣第一份企業氣候行動調查報告出爐!2050年台灣淨零碳排?近7成企業沒綠電購買計畫,恐慢半拍
✪ 附註 [2] 雙周刊, 2021/05/26,日本大企業約4成已主動制定減碳排目標